癸卯辞岁,甲辰新龙。在农历甲辰新年来临之际,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学习,会上,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华夏幽幽五千载,生死暌违多少事。自秦始皇横扫六合,建立统一的国家以来,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中国人民在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人伦框架下,形成了一套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甲午中日战争的硝烟虽然没有打醒故步自封的清王朝,“五四运动”却使一代进步青年认识到了“吾辈当自强”的民族信念,一代华夏儿女终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再一次团结起来。“九一八”之后,船坚炮利再一次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国共二次合作,全国各民族上下摒弃前嫌一致对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次又一次的在国家危难之际发挥着作用,使一个中华民族在历经五千年风雨后依然岿然不倒。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使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处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唯有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休戚与共,才能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何以中国》中说:“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中国,是一种信仰,是一群人的奋起,是来自世界的聚合体。”现如今,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俄乌冲突”“德州事件”“哈以战争”都在警示着我们,在这个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国人民只有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两个确立”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各项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巩固良好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在新时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白乔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