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市、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帮帮团”抵达平定县东回镇东岔村,为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您帮忙出出主意,看看咱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一见面,东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巧明就迫不及待地提问。

东岔村是个脱贫村,地处偏远,常住人口130余人。村民大多靠种植玉米和谷子为生。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村里的发展后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干部一直在寻找突破口。“我们请市、县农业农村局的产业发展专家‘把把脉’,看看村里适合发展啥产业,给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开良方’。”张巧明说。

“村里以前有什么集体产业?”“之前开过香粉厂,后来关停了,不过设备还在。我们想重新启动这个项目,重建项目正在申报。”“先有了订单,解决好销路问题,厂子就‘活’了一大半。”……东岔村的会议室里,市、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和东岔村村干部讨论着。“走,我们去村里看一看。”座谈结束,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傅河决定和大伙儿到村里实地调研。

“这种房子可以试着改造成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走到几眼由石头堆砌的窑洞前,傅河停下脚步,“这些石砌院落保留完整但闲置了,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东回镇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平东抗日政府所在地的娘娘庙村,有中国传统村落瓦岭村,还有西川古松、西回寺垴山、艾山林场等天然氧吧。咱东岔村也可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条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傅河补充道。“对!村里还有不少村民种着水杏,等6月、7月杏子成熟的时候,游客还可以来采摘。乡村旅游内容不就丰富起来了?”驻村第一书记苏伟接过话茬,脸上满是喜悦。

“村里种着多少亩核桃树?”看着山上的一片核桃树林,傅河问。“核桃树有200多亩,但是核桃这几年价格不高、也不好卖。”说到这里,张巧明皱起眉头,声音低了下来。“可以考虑做农产品深加工,把核桃加工成现在市场上受欢迎的零食再出售。张庄镇下马郡头村有一家生产枣仁派的食品加工企业,产品卖得好,咱去参观参观。”傅河说。

到了枣仁派加工企业——平定县婆婆泉农业科技中心的厂区,负责人冯志明带大家参观了生产线。冯志明介绍,企业去年秋季开始运营,到现在销售额有30余万元。尤其是在“拼多多”平台开了网店后,销量更好了。现在,公司实行以销定产,产品不愁卖。

座谈说思路、调研摸情况、参观长知识……张巧明和苏伟的发展思路更开阔了。“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有了专家的建议和支持,我们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了,只有因地制宜,用好优势,才能让产业发展走得稳!”拿着专家开出的“良方”,张巧明信心十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工作在于干。接下来,我们村干部要对产业发展进行再梳理,抓紧干起来。”(侯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