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里,新建成的牛舍宽敞明亮,养殖基地负责人赵保林正在把储存的草料一捆捆地放进秸秆粉碎机进行加工,工人忙着喂牛。“去年,在乡里的牵头下,我们几家本地肉牛养殖企业‘抱团’发展,扩大规模,走上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道路。”赵保林说。
去年以来,东梁乡大力推进“千头牛场”项目建设,牵头带动本地养殖户规模发展养牛产业,加快推动畜牧业发展,实现种养循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支持母牛扩繁增量、支持养殖栏舍建设、支持引进优质种牛……随着各项养牛扶持政策落地,东梁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建成,现在,基地肉牛存栏量有400多头。
肉牛养殖基地里,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然地嚼食着草料。繁育圈里,几头小牛依偎在母牛身旁。“肉牛销售价格波动频繁,遇上行情不好时,利润会大打折扣。我们有着相对成熟的养殖技术,可以同时推进肉牛繁殖和育肥工作,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寻找合适的销售时机。”赵保林说。
不光是养殖户“抱团”发展,东梁乡还实现了种植户和养殖户的强强联合。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在本地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植大田玉米。公司种植产业负责人郑俊文介绍:“秋天玉米收获后,有大量秸秆需要处理。肉牛养殖基地会购买秸秆,将其作为饲料,节省养殖成本。我们在销售玉米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份销售秸秆的收入。优质的草料、玉米,牛场也喂得放心。”
发展乡村产业,说到底是为了带动农民增收。“我平时就是做配制饲料、喂牛、打扫牛舍等工作,这儿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3000元工资。”村民郑忠宏已在东梁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务工数个月,说起现在的生活,他很是满意。
尽管肉牛养殖产业已经步入正轨,但公司发展的脚步一直没停。赵保林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养殖产生的大量牛粪,通过把粪污制肥还田利用,进一步推动种养业结合,逐渐形成‘秸秆+养牛+制肥’生态环保循环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提升。”(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