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穿行在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的大街小巷,总有移步换景、瞬息“入画”的感觉——早晨,和盛园内花开正艳,一颗颗露珠一会儿在花瓣上“跳舞”,一会儿在绿叶上滚动;傍晚,夕阳下的龙湖波光粼粼,游客“咔嚓”一声,让美景永久定格。一条小巷就是一处小景,一户庭院就是一道美景。如今,这样的美景在平定县的乡村,还有很多。
农村人居环境如何,事关农民健康、安全、幸福和文明。近年来,平定县坚持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关乎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居环境巧干实干,大力推进农村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统筹抓好农村改厕、污水治理、清洁村庄等工作,推动村庄向美而行、美美与共,宜居宜业、宜游宜养。
从“一处美”到“多处美”: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清理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之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张庄镇宁艾村出动挖掘机、铲车,清理道路两旁和河道内的垃圾,让环境“净”起来。其间,村里的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村民也积极响应。如今,宁艾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宁艾村“净”起来,张庄镇其他村子也不甘落后。张庄村拆违建、添绿化、清垃圾,还邀请专人在村里打造了多处文化景观,让乡村“颜值”越来越高。桃叶坡村硬化村中道路、拆除违章建筑、打造小游园、清理煤堆,实现了“美丽变装”。
除了张庄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平定县其他乡镇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纷纷探索整治“良方”。针对违章建筑,冠山镇一边组织乡村拆除危旧房屋、私建围栏,一边把腾出来的地方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针对打造亮点景观,冶西镇鼓励村民利用废旧泡沫箱栽种果蔬、花卉,打造小菜园、小花园,既能形成小景观,又能发展庭院经济。针对旱厕改造,锁簧镇鼓励各村根据气候条件、供水条件、农民生活习惯等,把旱厕改造成卫生厕所、水冲厕所等,努力补齐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短板。
平定县相关负责人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能“一言堂”,也不能“一刀切”,而是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可喜的是,平定县不少村子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集体引导、农民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分阶段逐步推进整治工作,让村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从“短期美”到“长期美”:创新机制长效管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如何从“短期美”变为“长期美”?平定县相关负责人说,创新机制长效管护是关键。
盛夏的岔口乡甘泉井村,道路干净、绿树成荫。谈及为何环境维护得这样好,岔口乡选调生付芸秀介绍,一方面,村里成立了保洁队伍,每天有专人打扫街道卫生,村干部也会不定期组织村民清理草丛里的杂物;另一方面,村里与平定中环洁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公司定期安排环卫工人到村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树木。“村里的保洁人员天天扫,公司的环卫人员定期干,环境差不了。如今,大伙出门看着干净的街道,心里别提多舒坦了。”甘泉井村村民王喜存笑着说。
村里主动作为的同时,不少乡镇也出台了相关制度,以问题倒逼整改,用责任倒逼落实,确保农村人居环境“长期美”。冠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梁军保说,环境在整治,更在保持。近年来,冠山镇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有管理制度、有评价标准、有管护队伍、有农民参与、有督查考核、有资金保障”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往“实”里抓、往“细”里治、往“精”里走。此外,冠山镇还建立了评比机制,把全镇近40个行政村按照整治成效分为三个等次,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镇里对评比优秀的村,给予资金奖励;对评比较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从而巩固现有整治成效。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作为共建共享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助力。如何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平定县各乡镇和村庄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让大家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娘子关镇磨河滩村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有计划、有重点、连续性地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村里表扬先进、教育后进,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如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激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村里构建起了“主动参与、管护到位、长期保持”的良性循环。磨河滩村村委会副主任梁和平说,下一步,村里还打算利用墙面书写环境整治标语,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把家园打造得更美。
东回镇西回村创新管理机制,积极评选“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让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里充分利用大喇叭、宣传栏、微信工作群等,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政策措施和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环境整治需要倒逼,也需要村民主动作为。所以,我们采取多种举措,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大家树立‘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的理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西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耿桃明说。
平定县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平定县的一个个村庄变得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下一步,全县将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张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