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伏天,天气炎热,平定县锁簧镇谷头村村民赵贵祥却不为此发愁。“以前,我和老伴用水需要跑到山上的深井处去挑,路程挺远。现在好了,村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大伙儿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水量足、水压够,热了咱冲个凉,挺方便。”赵贵祥笑着说。

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对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谷头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进农民福祉”为目标,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村子宜居又宜业。一方面,谷头村改造旱厕、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推行“煤改电”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推进绿化工程等,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整修机耕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安装灌溉设施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小厕所,大民生。推进旱厕改造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对此,谷头村根据气候条件、供水条件、农民生活习惯等,把旱厕改造为三格化粪池式厕所。谷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宝平说,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由3个相互连通的粪池构成。粪便通过进粪管依次进入3个池子,经过发酵处理后,在第3个池子储存,整个处理过程既高效又环保。“旱厕改造完成后,村里环境面貌明显好转,村民生活也变得方便。”高宝平说。

水是民生之本。农村供水设施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人们的期待。为了方便村民用水,多年前,谷头村打出一眼深井,并通过“凿山穿石”的办法,把深井水引到了山上的高位蓄水池。今年,村里动工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把供水管道铺到了村民家中,省去大家跑到深井挑水吃的麻烦。

此外,推行“煤改电”工程,也让谷头村村民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以前,平常做饭和冬天取暖主要靠烧煤,掏煤渣、倒煤灰,浑身是土,关键还存在安全隐患。”村民王五生说,“实施‘煤改电’工程后,生活方便了,家里干净了,连带日子也过得起劲儿了。”

基础设施完善后,除了村民生活有变化,村里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改变。以前,谷头村的耕地细碎又不规则,没办法使用农机。去年,村里建设高标准农田,还整修了机耕路。如今,弯变直、坡改梯,“小田”变成了“大田”。“农田平整集中,田间道路通畅,农机作业不成问题,今年高产有指望喽。”高宝平说,“与传统手工劳作不同,机械播种能确保种子间距、深度一致,大幅提升出苗率和作物整齐度。机械采收,不仅效率高,还能有效降低损耗、减少浪费。”

8月,谷头村的苹果园里,青色的苹果挂满枝头。待它们吸收水分、沐浴阳光后,将逐渐变红。“这是我们村新发展的特色产业,今年将进入盛果期。”高宝平说,“最近天气炎热,工人需要定期给苹果树浇水。为了方便苹果树‘喝水’,谷头村完善灌溉设施,确保每棵果树都能‘喝饱水’。”

“农村基础设施是保障农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生产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它涵盖很多领域。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还不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高宝平说。(张泉东 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