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郊区西南舁乡北舁村的入村干道一侧,一个别致精美的乡间院落里,小院主人王清柱在厨房忙个不停。配菜、爆炒、装盘……不一会儿,过油肉焖花卷、粉条豆腐丝、蚝油生菜等陆续出锅,热气腾腾摆满了食客的餐桌。食客们谈笑风生,吃得尽兴。
小院自从被打造成农家乐,王清柱和家人的日程就排得满满的。拾掇庭院、备菜洗菜、煎炒烹炸、接待宾客,一家人几乎从早忙到晚。他们还利用小院门口的空地种上了蔬菜,结出的西红柿、辣椒、豆角等趁鲜采摘后会“直奔”农家乐厨房。对王清柱而言,这既响应了发展“庭院经济”的号召,也让不少“粉丝”有了体验向往生活的场所,更承载了他“家门口”创业的梦想,一举“三赢”。
门前小块地,瓜果飘香,诗意盎然;一个小庭院,宜居宜商,潜力无限。今年以来,北舁村支村“两委”鼓励村民盘活乡村院落及房前屋后空地,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激活乡村“微经济”。“俺村有520多户,目前已有200多户开始尝试发展‘庭院经济’,其中庭院种植是主流。看着大伙儿把自家院子和周边的地块打理得井井有条,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也很有成就感。”北舁村党总支书记胡军伟说。
“推窗见绿、沿路赏景、地里增收、院中致富”是北舁村发展“庭院经济”的愿景。为此,北舁村支村“两委”主干在年初就开始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力争带领村民把“老院子”玩出“新花样”。介绍“庭院经济”可尝试的业态,邀请农技专家上门送技术,征集村民意见建议,对全村发展“庭院经济”可利用的地块面积、位置进行摸底……不到1个月,就有不少村民表示愿意发展“庭院经济”。
4月中旬,北舁村利用向上争取的补助资金为有计划发展“庭院经济”的小块地定做安装了绿色围栏,原先凌乱的小块地风格瞬间统一。5月初,村民就在深翻培肥后的地块里种下了蔬菜籽和花籽。入夏以来,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地瓜果蔬菜渐次成熟,小花园里各色花草争奇斗艳,不仅让北舁村美出了新高度,也让村民家门口的“巴掌地”产生了效益。
最近,初尝“庭院经济”甜头的村民李小红打理起家门口的3分地更勤快了,早起第一件事就是采摘成熟的黄瓜、西葫芦、糯玉米、西梅。李小红说:“刚开始,俺们不懂啥是‘庭院经济’,村民院子周围的小块地大多是荒着的。村干部给俺们讲,利用自家周围的小块地种菜、种果树、养鸡,这些都算发展‘庭院经济’。这不光能盘活村里零散的小块地,还让俺们在家门口就能多一份收入,俺们挺愿意尝试。自从种上瓜果蔬菜,俺们很少外出购买,自家消化不了的蔬菜俺们还能给亲戚朋友分分、到附近的集市上卖卖,挺好的。”
虽说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有了好的开头,胡军伟很欣慰,但他总会理性分析现状,尽可能带领村民规避风险,让“庭院经济”的路子更长远。“现阶段,我们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一味地‘大干快上’,反而会陷入困局。下一步,我们计划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外出考察,待时机成熟后增加手工艺品制作、小型养殖等业态,逐步丰富‘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让小庭院真正连上大市场。”胡军伟说。(郭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