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多箱体生产成熟蜜示范暨博士创新站现场交流观摩会在平定县举行。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师生来到我市,手把手教蜂农如何给蜜蜂盖“复式楼”,同时为我市养蜂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我市境内山高林密,全市林地面积超26万公顷。广袤的森林里生长着洋槐花、荆花、枣花等,这些给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其中,“平定荆花蜂蜜”更是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叫响名号,本是件好事,可是,一些蜂农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产量不算高,品质也还有提升空间。对此,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山西乐蜂园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进了多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推广示范工程,为我市部分蜂农免费发放蜂箱、蜂药、新品种蜜蜂等,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助力蜂农实现蜂蜜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以前,我多次来阳泉给蜂农进行技术指导。这次,听说大家养蜂碰到困难,我就又来了。”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师、山西乐蜂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带头人刘彦杰说,“养蜂产业在发展,养蜂技术也在进步。以前,大家常用的两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有些落伍了,现在主推的是多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关于这项技术,我在去年已经教给了阳泉的部分蜂农。”
观摩会上,刘彦杰和蜂农就多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进行交流——“老郭,蜜蜂从‘标准间’搬进‘复式楼’有一段时间了,蜂蜜的产量和质量怎么样?”“大家养蜂习惯了老办法,一下子接受新技术有点困难,可以慢慢学习。”“遇到问题不要光自己琢磨,多给我们打电话。”……
每年七八月份是摇蜜高峰期。蜂农一年的“收成”如何,主要看这两个月。说起今夏的收获,平定县马鞍寨养蜂场负责人刘艳军脸上写满笑意:“不赖,不赖!用上新技术,蜂蜜产量高了,品质也挺好。”刘艳军和我市大多数蜂农一样,此前一直采用两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也就是在繁殖箱的上面叠加一个继箱。这种技术生产出的蜂蜜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整体收益也较为一般。后来,他在专家指导下掌握了多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也就是在繁殖箱的上面叠加一个深继箱后,继续叠加两个浅继箱。如此一来,不仅能节省人工、缩短酿造时间、提高蜂蜜产量,还能有效提升蜂蜜品质。
说起多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平定县碧园蜜蜂养殖场负责人郭永贞也感慨颇深。她说,两箱体生产成熟蜜技术除了生产的蜂蜜产量低、品质差,还存在机械化适配度低、巢脾周转率低、取蜜伤子率高、成熟蜜酿造周期长等问题。“起先,听说要学习新技术,我也有些畏难情绪。后来,专家多次来俺们这儿指导,我慢慢学会后,便不觉得难了。”郭永贞说,“今年夏天这么算下来,产量能多一倍。”
蜂蜜质量如何监测,蜜蜂良种如何用好,病敌害综合防控要注意什么……针对蜂农提出的问题,刘彦杰都一一解答。
听了我省养蜂领域专家的讲解和我市掌握新技术蜂农的分享,不少参加观摩会的蜂农也打定了主意——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早日给蜜蜂盖起“复式楼”,早日实现蜂蜜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张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