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阵阵,吹黄了树叶,也吹红了苹果。连日来,位于平定县岔口乡理家庄村的苹果园里,一个个绿中透红的嘎啦苹果挂在枝头。微风吹过,浓郁的果香不住地往人鼻子里钻。果园里,果农忙着采摘、分选、包装,随后把苹果装车运输;游客则穿梭其间,品尝、采摘苹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理家庄村是平定县有名的苹果种植村。早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就因地制宜建设苹果园,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如今,全村苹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600亩。成为全村经济支柱后,苹果种植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瞄准苹果产量,理家庄村改良土壤,为根系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瞄准苹果品质,理家庄村施用有机肥,让苹果个大味甜。
“600余亩苹果园里,种着嘎啦、富士、国光3个品种,以及幼苗、大树、老树等不同‘年龄’的果树。其中,处于盛果期的苹果树,平均亩产将近3000公斤。”理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保斌说,“眼下成熟的是嘎啦苹果,属于早熟品种,总产量能有两三万公斤。”
苹果产量高,除了地理、气候等原因,土壤也十分关键。王保斌说,理家庄村处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是苹果的优质产区。此外,近年来村里陆续对苹果园的土壤进行改良,让好土养好树。一方面,理家庄村采取了物理改良措施,也就是深翻土壤的办法,改善土壤板结情况,促进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养分交换,给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村里还通过客土掺混的办法,在原有土壤中添加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土,进而调节土壤质地,改善土壤透气性。另一方面,理家庄村采取了生物改良措施,也就是通过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让土壤得到轮作,从而增加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或适时休耕,慢慢恢复土壤肥力。
保证苹果产量的同时,品质也不能“掉队”。对此,理家庄村施用的有机肥,是以动物排泄物、植物残体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制成的。为了方便村民使用有机肥,理家庄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在苹果园的旁边建起了养猪场。每天养猪产生的猪粪,经过加工后制成有机肥,会被运送到苹果园。因为“吃”的是“营养餐”,理家庄村的苹果不仅长得个头饱满,口感也很香甜。
“近年来,我们村以苹果种植产业为依托,陆续丰富了种植品种——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等,形成多元采摘格局。春夏之交,杏和樱桃成熟,游客可以品尝、采摘;夏天,鲜桃成熟,游客能采摘鲜桃;秋天,梨、苹果陆续成熟,人们又能采摘这些。总之,从春天到秋天,人们来理家庄村,总不会空手而归。”王保斌说,“再过将近一个月,国光苹果和富士苹果就成熟了。到时候,欢迎人们前来品尝、采摘。”(张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