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民进阳泉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提案已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4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市领导多次带头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
2.推进乡村实用性规划编制。全市以村为单位,累计完成253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精品示范村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
3.聚焦精品示范村建设。全市按照“四区五类双百”建设规划,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科学确定精品示范村建设内容。全市15个省级精品示范村,按照村庄类型划分,城郊融合类村庄9个,特色保护类村庄5个,集聚提升类村庄1个。
4.着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5.加大要素支持力度。为推动“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结合“四下基层”,全市组织市、县、乡、村四级人员对全市行政村进行认真梳理,摸清了村庄情况底数,理出优势和短板。
二、存在问题
1.村庄规划不够完善。村庄规划不足,目前全市完成253个行政村规划编制,编制率仅为41%,多数村庄没有进行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编制的规划,对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环境条件研究不充分,针对性不强。2.产业发展仍然乏力。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空心化,农业捎带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产业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效益偏小、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农民从农业产业化上获得的收入非常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非农产业发展不快,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距离富裕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仍有较大距离。3.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从农民积极性调动上来看,相当多的农民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普遍不愿出资投劳,一些村庄甚至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4.建设成效不够明显。从美丽乡村创建标准看,我市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档次不高,成效不够明显。近年来新培育的一些美丽乡村大多是只是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三、下一步打算
1.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压实县乡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见效。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强化任务、政策、项目等衔接。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投资,市级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县级按照相关规定对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多渠道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性银行低成本、长周期资金,科学谋划储备一批兴产业、夯基础、补短板项目承接农发行20亿元专项贷款。
3.强化用地保障。规划先行,合理安排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4.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约谈。强化宣传引导,每年选树一批工作成效明显的先进典型,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营造党委政府推动、干部群众主动、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舆论氛围。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工作的关注,欢迎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继续支持关心我市农村工作的建设发展。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