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凯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我市农业地膜治理力度建议》已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支持。您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切实指出了地膜治理的紧迫感。近年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局狠抓落实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膜使用与农业生产

(一)地膜的使用。我市海拔350米(平定县娘子关河)——1803.6米(盂县黑七岩梁),平定、郊区、盂县依次升高;无霜期,平定(210天)、郊区(160天)、盂县(150天)依次缩短;年均降水量,平定(517.7毫米)、郊区(540.2毫米)、盂县(563.2毫米)依次增多。呈现海拔无霜期适中的地区缺水,降水较好的地区偏冷的农业气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单一覆盖玉米发展到现在的马铃薯、谷子、蔬菜等多种农作物。根据农户覆膜方式,分为机械覆膜和人工覆膜两种方式;作物覆膜比例,分为全覆盖和半覆盖两种方式;按照覆膜年限,分为10年以下、10-20年、30年以上不等。阳泉市覆膜作物主要为玉米,其次为蔬菜、马铃薯,还有谷子、甘薯、大豆、中药材等。

(二)地膜与农业生产。经调研论证,地膜覆盖比无地膜播种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果,可使农作物提早播种、提高出苗率、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可降低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农作物单产提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三)残膜危害。目前地膜回收主要以人工捡拾和深翻到土壤中为主,残膜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且残膜隔水隔肥,容易导致农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下降。同时,地膜夹杂到作物秸秆中牲畜误食会导致死亡,还会漂浮到高铁沿线引发行驶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

二、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紧迫感逐步增强

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时传达省委副书记张春林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会议暨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有关地膜科学使用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将农田“白色污染”治理与三农重点任务要求紧密结合,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为抓手,从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发力,有序推进,探索有效提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路径,加快构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印发《关于加强春耕备耕期间地膜回收工作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管理职责,充分利用春耕备耕期间地膜回收的“窗口期”,组织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废旧地膜回收。

三、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任务稳步推进

2024年,聚焦重点用膜地区,我市在盂县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3万亩。结合实际,确定覆膜作物以玉米、夏马铃薯为主,项目实施主体为盂县东梁乡人民政府。东梁乡占全市覆膜面积的53.9%,年使用普通地膜300吨左右。试点任务将于2025年5月实施完成。

四、农业农村部门工作重点

(一)加大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支撑。1.加强源头减量技术应用。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强化地膜源头减量,推动地膜高效科学覆盖技术,推动通过抗旱品种选育、种植结构调整、一膜多用、改进覆盖等方式,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2.做好地膜残留监测。布设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建立长期稳定的监测网络,通过对土壤地膜残留样品的采集、清洗、称重,获取农田地膜残留量数据,掌握农田地膜污染现状,为全市地膜污染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强化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门针对不同农时和不同作物,加强地膜产品遴选、地膜科学使用、废旧地膜回收、废旧地膜处置等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地膜应用调查与残留污染监测,科学评价区域污染状况与治理成效。

(二)加快建立多元化回收处置体系。今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膜科学处置的概念,即对废旧地膜实行分类处置,具有二次利用价值的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利用价值的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这个思路,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厚高强度地膜按照“谁生产、谁销售、谁使用、谁回收”原则,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实施主体做到“应收尽收”,开展以机械回收为主、农户人工捡拾为辅的废旧地膜回收,回收后的地膜交付回收站点,回收站点登记造册、清理打捆后由生产、销售企业收回再利用。

(三)探索地膜回收机制。试点地膜生产者服务延伸机制,推动形成生产、回收、利用一条龙市场化服务。试点地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耕地地力补贴资金与地膜回收相挂钩的补贴机制,引导农民自觉回收地膜、保护耕地质量。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资金采购高标准易回收的地膜,按照一定比例兑换回收农户捡拾的废旧地膜。

(四)强化协调联动。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强化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农用薄膜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监管,深入组织开展地膜市场执法检查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地膜销售者、回收者回收责任。市、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多次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对发现的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各类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开展规范管理农业固体废弃物执法检查,发放《阳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关于加强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的告知书》。

(五)扎实宣传引导。为积极营造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的社会氛围,为备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三下乡”、“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多种途径宣传地膜的科学使用及回收利用、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媒介。农技专家服务团队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思路,利用相关会议、巡回指导、农民教育培训等机会和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废旧地膜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五、下一步计划

(一)保障资金投入。将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补助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地膜回收适用机型纳入相关补贴范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膜回收利用,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推动农用地膜就地就近回收利用。

(二)强化监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把农用地膜质量标准,以打击非法销售、使用非标地膜为重点,加强对农资销售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查用非标地膜(工程用膜)顶替农用地膜向广大农民销售的行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发现典型案例线索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严肃处理。

(三)健全回收体系。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完善地膜回收机制。一是研究地膜生产者服务延伸机制,推动形成生产、回收、利用一条龙市场化服务。二是建立地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引导农民自觉回收地膜。三是健全废旧地膜无害化处理体系,对无利用价值的残膜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宣传引导。农技专家服务团队要深入基层一线,多渠道、多层次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加强源头减量技术应用,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地膜的科学使用及回收利用,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着力挖掘和打造一批群众身边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