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照俊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该建议认真分析了阳泉市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提出建议切实可行,对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为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全要素融合、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域化布局思路,围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建设、区域品牌建设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等抓手,立足特色优势,高起点培育杂粮新品、中药品、畜产品、果蔬制品、酿品饮品、功能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构建以“阳泉小米”、“阳泉蜂蜜”、“阳泉连翘茶”“阳泉压饼”等为代表的“阳泉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了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挖地域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资金、产业、创新三个链条为重点,构建“研究院+生产地+产业园+集散区”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整合资源、试验示范、完善体系等具体举措,聚焦富硒杂粮、中药材、蔬菜、禽蛋、肉类等特色产业,培育链主企业、打造拳头产品、创建优势品牌,全面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建成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10万亩,打造富硒鸡蛋、富硒肉类、富硒鱼类、富硒蜂蜜等拳头产品,研发富硒酒、富硒醋等多款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了富硒产业从无到有,连续翻番的快速发展,走出一条“小农业,大作为;小体量,高附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产学研联动,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加强与山西农业大学、苏州硒谷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土壤-作物-农产品硒元素迁移特征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阳泉市不同富硒区水果、蔬菜、药茶、油料、杂粮、薯类、猪肉、羊肉、鸡肉、鱼、蜂蜜、醋、酒等营养强化及富硒标准化关键技术、特异种质资源繁育、富硒作物系列化开发等试验,构建起了“权威专家+本市技术团队+企业+合作社+基地”科研创新模式。出台了富硒连翘等富硒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阳泉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通过了中科院院士赵其国领衔的专家组论证评审,参与《土壤中硒含量等级》、《富硒谷物》、《农产品中五种硒元素形态的测定方法》三个国家级标准制定。
三、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发挥联农带农优势。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跟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组建“阳泉市压饼产业联盟”、“阳泉市药茶产业联盟”、“阳泉市蜂蜜产业联盟”以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和产品品牌组成的“富硒+”品牌矩阵,汇聚土地、资本、人才、科技、装备、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形成主导产业地位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建设管理规范有效的发展格局,进一步补足了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提高农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品牌建设,打造高标准展销平台。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文旅康养”“农业+富硒养生”等新业态,促进特色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举办了平定县洪水村“连翘文化节”,西峪掌村“梨花节”、陈家庄村“樱桃采摘节”;郊区桃林沟村“桃花节”;盂县梁家寨乡河灯民宿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建设功能农业国家大数据中心--阳泉分中心,实现“互联网+”与富硒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有效融合,积极参与“人到山西好风光”上海、北京、杭州富硒农产品专场推介,举办“阳泉市富硒暨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组织30余种富硒农产品入驻北京特色产品销售展示厅,参加第九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通过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我市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远销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及时反馈。
感谢您对阳泉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 责 人:张鹏程
承 办 人:赵东斌
联系电话:3308081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