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延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中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文旅康养”“农业+富硒养生”等新业态,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收链拓宽,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矩阵。目前,我市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现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

我市不断推动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和提档升级,积极完善旅游服务网络,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深挖忠义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如:图书进景区、送戏下乡、年节庙会、重点景区节假日文化演艺活动等。创新旅游宣传推广,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提升我市旅游的影响力、辐射面,如:落实免首道门票政策,聘请专业人员拍摄景区、乡村旅游专题宣传片,组织景区开展各类宣传和节庆活动等。

桃林沟、西南舁北七村、南沟、辛庄、燕龛沟、汉河沟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荫营古镇、王家庄花海、大洼漂流、上千千百绿生态园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30余场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为乡村游铸魂添彩,“太行深处有人家”文旅品牌深入人心。狼峪抗战遗址公园成功申报3A级旅游景区;咀子上村继桃林沟之后成为郊区第二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咀子上村和南沟村入选山西省首批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代家庄“戴家小筑”和“桃林沟同心苑”成功入选第二批“太行人家”;南沟村狼峪抗战遗址、辛庄村、温河灌区纪念馆、大西庄村“六一五”惨案遗址纪念馆4处被评为市级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时代乡村旅游新格局已然呈现。

二、工作措施

(一)出台的扶持政策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

平定县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与传统历史文化,规划了南部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区、东部娘子关水乡关水乡村文旅区、中部非遗休闲文旅发展区与北部自然风情乡村旅游区五大特色乡村旅游区。

盂县在资金扶持、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出台了《盂县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印发盂县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印发盂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了盂县乡村休闲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印发了《盂县2024年农业特色产业奖补项目实施方案》、《盂县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项目实施指导意见》,通过引导发展农户参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休闲农业、休闲乡村建设中来。

郊区制定了《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阳泉市郊区农业产业振兴十条>的通知》,对特色种植业、标准化规模养殖业、农业项目贷款贴息、农业贷款担保、等十个方面出台相关补助政策,全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休闲农业发展。

(二)发展特点和成效

1、培育富硒特色精品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发“农业+休闲体验”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矩阵。目前,我市富硒产业已初具规模和成效,富硒产品种类拓展到14大类,富硒产业基地规模突破10万亩、富硒产业经营主体突破300家、富硒全产业链“链主”企业达到11家、“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达到40家、富硒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2024年9月,阳泉20多家企业30余种富硒农产品入驻北京特色产品销售展示厅,10月我市13家涉硒农业企业携40种富硒“土特产”亮相第九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我市积极推动校地合作,2024年10月份,校地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产业研究院联盟成立大会在我市举行。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阳泉压饼、阳泉蜂蜜、富硒小米、半沟红薯、冠山连翘茶等区域公共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内涵,培育一批果蔬采摘、花海观赏、农事体验等具有文化性、体验性和趣味性特色农业旅游产品,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2、推介宣传促发展。4月28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2024年“尽赏田园 晋美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在我市盂县秀水文化产业园成功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全省19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90个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我市在推介会上推介了2条精品景点线路。

2024年8月,盂县县委宣传部、阳泉市藏山旅游发展中心、盂县文化和旅游局、盂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盂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了“大美盂县 推荐有我 盂县文旅主题推荐征集大赛”活动。向县内外人士广泛征集:盂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盂县故事”、“文旅优秀短视频作品”、“优秀文旅推荐官”、“大美盂县”文创作品五大类内容。

2024年9月24日,盂县举办“一城阳光 泉漾太行”阳泉文旅推介活动,“2024阳泉金秋文旅季”同步启动。通过情境演绎、推介官推介、专家学者对话交流、文旅业态战略合作签约等,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与省内外客源地城市间的文旅互动。活动现场阳泉文旅展示区,展示了非遗谢变良剪纸、盂县非遗乌金釉陶瓷、山晋巧姐工艺编织,以及富硒连翘茶、富硒小米、核桃露等当地文创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其中,“黑神话:悟空”主题的金属丝编织工艺品、非遗面塑产品深得游客喜爱。

3、建设美丽乡村,夯实发展基础。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申报和监测工作,促进发挥乡村产业优势,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结合紧密,带动本地农副产品及加工制成品地产地销,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联农带农机制契合农民诉求,农民充分分享乡村休闲产业收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先将乡村旅游重点村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范围,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硬件设施。

4、发展“后备箱经济”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培育发展新动力、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挖掘活化乡村文化资源推出文化产品,发展“后备箱经济”。梁家寨乡借助御枣口仇犹旱作农业产业园、椿树底柿柿如意产业园、独自口大棚、活川口大棚等农副产品基地,做大做强花椒、核桃、柿子、黑枣、酸枣等特色农产品。平定县东回镇在七亘村建起了农产品展厅,有七亘村的啤酒、西回村的小米、洪水村的连翘茶、营庄村的蜂蜜等农产品。平定县冶西镇里三村引进企业,打造艾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企业生产的艾柱、艾香、足疗包等艾草产品,很受游客欢迎。盂县南娄镇的盂县窑乌金釉瓷传统技艺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该镇在东小坪村铜颖文院建起了盂县非遗陶瓷紫砂工艺研学基地,培训学习陶瓷制作技术。乡村挖掘活化地方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产品开发,让紫砂壶、砂锅、刻花瓷、剪纸等文化产品也成为游客的“后备箱好物”。

5、举办节庆活动,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举办“苹果节”“桃花节”等节庆和名优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打造“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度。举办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产业带动、科技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推介富硒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方位展示展销特优农产品和传统民俗文化。

盂县“金秋庆丰收 又见裕粮人”山西益林农业富硒功能食品品鉴暨乡村农民文体系列活动,富硒功能食品品鉴及展示展销,农民拨河运动会、“抛绣婿”、威风锣鼓、广场舞、传统戏曲、摄影展、丰收秧歌、农民篝火晚会、书画展等丰富多彩动,让游客体验、视觉与味蕾的多重享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南娄之“美”,益林之“魅”。“赏金秋红叶 品富硒红薯”2024年“节气文化·四季阳泉”(寒露)主题文旅活动暨盂县仙人乡垴上村第九届红薯,活动期间举办了特色文艺演出、非遗技艺面塑泥塑展、民间艺术剪纸展、土特产品展等特色系列活动。仙人乡立足山区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发展旅游产业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打造出“仙人红薯”“垴上红叶”“山南越野赛”“越霄山古庙会”等众多具有仙人特色的旅游品牌,形成了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发展新方向 

6、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休闲农业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通村公路、停车场等,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平定县加强沿线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特色驿站、观景平台,提升旅游吸引力,为村民带来额外收益。

7、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循环农业技术应用。休闲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循环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山西益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中药材、农作物种植基地及绿色生态休闲区,坚持循环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提升。公司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业务,为游客提供丰富体验,同时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

8、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性发展。休闲农业项目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梁家寨乡开发大汖古村、骆驼古驿、石家塔红色教育等特色产品,吸引游客,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及文化传播。藏山景区:依托“赵氏孤儿·藏山”文化记忆项目,推进景区改制升级,形成生态旅游圈,拉动周边村庄发展。利用特色旅游资源,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如太行一号旅游路,连接周边传统村落,打造赏红叶、品非遗精品秋季乡村旅游线路。通过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盂县路家村镇清城村,盂县路家村镇清城村建成了红二十四军建军纪念馆,打造了“红嫂”乡村品牌,助力当地村民就业和乡村产业发展。

9强化组织保障与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休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鼓励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升其创业就业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明确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将休闲农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农业、林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阳泉市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和精品线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关注,欢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继续支持关心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设发展。

  人:张鹏程

  人:邢秀龙

联系电话:3308005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