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志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人口流失及空心村问题的建议”已收悉,经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王志明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人口流失及空心村问题的建议”高度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五条建议接地气、操作性强,对我们解决农村人口流失和及空心村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阳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锚定打造硒资源变硒产业全国样板区的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四区五类双百”提升工程,在乡村建设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行“四个覆盖”,全市基层党组织呈现“新老配”“传帮带”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空心村”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闲置农房开发利用,探索村庄宅基地改革,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私占买卖宅基地现象,确保了村民宅基地使用情况稳定。三是通过支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强农惠农富农制度不断完善,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得到有效拓展,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今后,我们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将充分吸收以往的经验启示,充分借鉴您提出的五条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强富硒“特优”农业,以产业振兴破解“空心村”难题

1.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构建完善富硒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富硒“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2025年,力争富硒产业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打造“富硒+”品牌矩阵,“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达到50家以上,认证富硒产品150个以上。加快出台7项富硒标准化生产技术,认定富硒试验基地10个以上。加大与山西农业大学、苏州硒谷科研合作力度,支持土壤健康徐明岗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大东大土壤富硒肥料、调理剂等研发。组建成立“阳泉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推进《阳泉市富硒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促进富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有序扶持设施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构建“千万蛋禽、两万方鱼、五万箱蜂”规模化精品养殖业格局。落实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机制,确保能繁母猪和规模养殖场处于合理范围。新增250万羽智慧化规模蛋禽养殖,培育3个高标准现代设施渔业示范推广和良种鱼苗繁育基地,建设2万方设施渔业养殖水体,形成滹沱河流域、娘子关泉域两大集中水产养殖区。打造平定岔口、盂县西烟、郊区河底标准化养蜂基地。科学规划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布局,建设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园区、集约化育苗场。推进老旧日光温室改造升级,新建设施蔬菜500亩以上。推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鱼菜共生等立体高效种养模式。加强核桃、花椒、红枣、柿子、山楂等干果经济林建设。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为重点,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红色乡村为元素,深度发掘平定瓦岭传统古村落、盂县大汖古村、郊区咀子上村等沿线村庄的旅游资源,规划布局2—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景区沿线村庄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城郊村庄发展都市农业,建成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三个人家”乡村民宿,推进农交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乡村e镇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实施农产品上行快件物流补助政策,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供应链网络。

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破解“空心村”难题

1.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新改扩建5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加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对村卫生室进行维修改造、落实药品轮换机制,实现村卫生室开展打针输液服务实现全覆盖。强化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健全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和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引导“村晚”“村BA”、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健康开展。

2.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启动56个村2.55万人的自来水入户工程,年内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7%。实施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行动。有序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乡村延伸。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农贸市场等。支持冷链配送、即时销售向乡镇延伸。推动农村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抗震)改造。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有条件的农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推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农村清洁能源利用体系。实施“驭风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程项目。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推进平定县冠山镇和锁簧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美丽阳泉”建设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年内,完成农村户厕改造8000户以上,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进院入户。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15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加快推进县域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建设,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8%。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和美丽庭院行动,推进太行一号公路、阳涉铁路等农村交通干线的环境治理。

三、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以稳定农村经营体系破解“空心村”难题

1.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全面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全域试点工作。扩大试点广度和深度,平定县整县推进,盂县扩大乡镇试点范围,城区、矿区、阳泉高新区开展整村试点。开展地籍调查,分类分解矛盾问题,促进地籍管理和承包管理的双向贯通。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流转合同制定及执行监督,保持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带农益农富农能力。

2.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和农村闲置土地。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基本权益。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持续深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专项治理,拓展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功能。

3.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抓好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主体发展,支持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鼓励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设立专岗。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庭院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就业增收等方式,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四、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以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破解“空心村”难题

1.坚持党建引领,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聚焦村庄人才流失、人口老龄化等难题,以推行“能人治村”“新农人培育”、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契机,优化部分行政村,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村级重点项目,有效吸引在外返乡能人,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提供坚实基础。

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支持职业学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支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计划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

3.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育类型包括农业经理人、农村创新创业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高素质女农民、种养加能手。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切实为乡村善治和全面振兴锻造一支生力军。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及时反馈。

感谢您对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人:刘沛华

人:李  

联系电话:2299223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564